-09-:34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杜丹通讯员沈珏
在9月13日召开的全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年度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对象考核结果公布,东阳木雕小镇获评“良好小镇”。
得知结果,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钱喜讯暗松一口气:辛苦一年,总算打了个翻身仗。但他也没有太大的欣喜,“我们马上面临的就是下一次考核,要争取更好的成绩。”
一年一度的考核,对开发区干部来说就像是紧箍咒。要知道,在年度考核中,东阳木雕小镇排名落后,被列为警告小镇。
一年时间,木雕小镇是如何实现从警告到良好的转身?
奋起直追补短板
东阳木雕小镇年1月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同年11月被评为经信领域省级行业标杆小镇。
小镇总体规划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亩,计划总投资55亿元,按照“两心一带四区多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建设。
年4月,钱喜讯到开发区任职。上任伊始,他就碰上了一个烫手山芋。
东阳木雕小镇刚刚经历了每年一次的大考,其后公布的成绩更是让开发区的干部职工如坐针毡:78个省级创建小镇,木雕小镇排名69位,是6个被警告小镇之一。
为什么被警告?
“当时是有客观原因的。由于甬金铁路规划调整,很多工作都要推翻重来,再加上受经济形势、土地要素等多种因素制约,木雕小镇建设受到影响。”当时负责木雕小镇项目的开发区干部说,检查组的反馈里主要有三个失分项:项目进度不快,科技研发水平不高,产出效益不高。
“那段时间,我被约谈了好几次,压力很大,脑子里常想着该如何走出这一尴尬的局面?”为此,钱喜讯组织开发区干部多次开会进行认真分析,走访参观优秀的特色小镇,外出招商共同商讨小镇建设。
渐渐地,思路开始清晰。开发区成立了工作小组,明确分工,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实行重点项目工期倒排、挂图作战。大家目标一致:认真反思,积极整改,奋起直追,补长短板,坚决摘掉落后的帽子。
市委、市*府对木雕小镇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木雕小镇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明确完成时间及工作节点,促进各项工作按时有序推进;年7月以来,每半个月组织召开木雕小镇专题会议;陆续出台《东阳市木雕小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专项管理办法》、《东阳木材交易中心招商奖励*策实施方案(试行)》、《东阳木雕小镇工业用地项目准入指导意见》等20项扶持*策。年,市*府拨付补助资金万元,为建设中的问题协调、资源集聚开辟绿色通道。
一手抓硬环境、一手抓软实力,东阳木雕小镇一年时间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东阳木雕小镇入驻企业24家;旅游接待总人数22.4万人次。
颜值提升变化大
东阳人对木雕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到木雕小镇,首先要唤醒的是人们对木雕艺术的记忆。
省道旁木雕小镇主入口,白墙灰瓦、高低错落的“屏风”,与小镇内建筑风格一致,陆光正大师书写的“木雕小镇”四个大字挥洒自如、大气磅礴,左边是木雕小镇的LOGO。
东阳木雕小镇LOGO灵感来源于木雕工艺的工具——刻刀、刨、斧、锤、尺,象征东阳木雕大师千年传承的精湛技艺。设计师极为巧妙地将木雕工具排列成为东派小镇的造型。
冯晓峰是木雕小镇VI(视觉识别)设计、导视系统专家评审之一。他回忆说,当时有好几家设计公司参与角逐,评审专家有六七人,分别来自东阳的各行各业,最后经过打分,东道公司的这组设计分数遥遥领先。大家一致认为,这组标志视觉冲击力大,概括性强,充分体现了木雕文化的精髓,诠释了当地特色,而且标志本身就是一幅小镇的宣传画,给人印象深刻。
“现在的木雕小镇跟我刚来的时候相比,变化太大了。”陈国华是最早入驻木雕小镇的大师,他说,刚来时小镇比较荒芜,而现在,平地起高楼,每处建筑虽然格局类似,却又从细节处透露出每个主人独有的艺术特色,散发着静谧文艺的气息。这一年里,小镇的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小镇客厅、小镇茶室、手作坊投入使用,带来了不少人气;小镇智能大数据系统已在小镇客厅落地使用;主营佛文化旅游产品的卢中一“中缘”体验馆已开门营业,丰富了小镇的旅游业态。
聚力文化亮招牌
文化品牌特色鲜明是木雕小镇的“招牌”。
木雕小镇创建之初就吸引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大师入驻。之前,绝大部分大师都没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场所,所谓的创作基地一般都是租用散落在城市旮旯的民房。东阳木雕小镇,第一要务就是完成了大师们的汇聚。
如今,经过两年发展,木雕小镇已成为东阳市木雕产业的新地标。为了打造更具活力的小镇,给更多大师和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基地,进一步带动东阳市木雕红木产业发展,木雕小镇规划建设了文化创意区块。
去年10月,文创区启动人才型项目招商,经过项目评审等工作,落户文创区的企业有24家,其中何福礼、陆挺丰、何红兵、杜菊芳等大师赫然在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何福礼是东阳竹编界掌握技法高超全面的老艺人,能编织花色图案近千种。问及为何落户木雕小镇文创区?何福礼坦言,产业集聚发展才能涅槃重生。“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木雕小镇规模已经形成,也吸引了许多人才,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是一个理想的创业之地。所以,我们集聚了三代人的力量,到小镇追寻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如今,东阳木雕小镇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亚太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
“腾笼换鸟”要效益
在纬七路以南、经十六路以东,木雕小镇实训基地建设已进入尾声。这是开发区第一个闲置厂房回购项目。
之前,这里是天栴檀香工艺品有限公司。天栴檀香注册成立于年12月,年7月启动一期地块建设和土地平整。后因经济形势变化,项目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为合理利用资源,向存量土地资源要产出、要效益,开发区大力推进“腾笼换鸟”,使这一闲置厂房重新焕发生机。尽管回收程序繁琐,资产评估整整进行了一个多月,但回购工作进展顺利,年12月,双方进行了签约。
接着,实训基地开始动工建设。截至目前,相关装修工程已完成,展厅、服务大厅、木文化展览馆、学生实训基地、中国家具研究院等功能区一目了然,计划下半年交付使用。
实训基地是木雕小镇12个重点项目之一。从去年年底开始,游客中心、木材交易中心项目一期和二期、检验检疫中心、木材交易中心商务大楼和公寓楼等相继开工,木雕小镇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为加快建设进度,开发区挂出作战图,定出时间表,倒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木材交易中心项目一期、检验检疫中心项目已全部完工,游客中心、木材交易中心商务楼和公寓楼项目主体已结顶,公共文化广场、大师路改造提升、石马溪景观提升等7项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创新模式更方便
走进木材交易中心,满眼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木材,微凹*檀、大红酸枝、东非黑*檀……不时有客户过来,看材质、看品相、看出产地。
快牛集团是东阳木材交易中心首批入驻企业之一。董事长许星全表示,已在木材交易中心成交了多笔买卖。“红木原材和其他商品不同,它属于稀缺商品,货在哪里,人气就在哪里。只要有足量的中高端红木原材引入,就能吸引更多的采购商,而人气的上升,又会反哺市场,促进交易中心的繁荣发展。因此,我十分看好木材交易中心的发展。”
东阳木材交易中心是木雕小镇的重要功能区块之一,也是东阳市委、市*府年度重大产业项目,规划总面积亩,其中一期规划亩、二期亩,预留规划用地亩。据统计,我市现有红木家具企业余家,年产值超亿元,从业人员10余万人。目前东阳所需的进口红木全部从上海、张家港、深圳等外地口岸入境再销往东阳。木材交易中心的建成运行,将为东阳红木家具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能有效解决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企业的原材料输入问题,完善红木家具产业链。随着东阳木材交易中心功能日益完善,东阳传统的木材交易模式也将彻底改变。
据介绍,目前木材交易中心已入驻木材贸易公司17家、物流公司7家、清关公司3家,入库木材达3万吨以上。
“赋予老行业新活力,让木雕小镇释放更多的‘镇’能量。”9月19日,钱喜讯表示,接下来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在形象提升上下功夫,建设一个环境美、产业优、人文盛、旅游兴的东阳木雕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