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刚刚打开画的卷首部分,便惊呆了。
他敏锐地感觉到眼前的这幅画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不由得激动起来,扶画的手有些颤抖——这竟然是一幅北宋的名画《十咏图》!这时持画人忙问:“这幅画是不是很珍贵呢?”秦公先生实事求是地回答说,这幅画很可能是北宋词人张先根据其父张维的十首诗作出的画,画面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张维第一首诗中描绘的情景。
(画作上的诗)
秦公先生正处在兴头上,忽见客人把画卷起来,不让他看了。秦公先生看到持画人顾虑重重的样子,劝他把画留下来,以便请专家做出进一步的鉴定。面对秦公的建议,老人很为难。他向秦公解释了这幅画的来源,他的祖上是溥仪的贴身侍卫,画是从溥仪那里得来的,一直以来,他们一家世代将这幅画当做传家宝。但是如今他们决定将这幅画卖给国家。秦公找来了有关《十咏图》的资料作进一步的考证研究,等到他确认这幅画就是历史上的张先《十咏图》时,又开始一次次地去找持画者,告诉他国家的有关文物*策:解放前失散的故宫藏品归收藏者所有,《十咏图》如果进入拍卖市场,持画者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证。
这样,持画者最终消除了顾虑,同意将这幅画委托拍卖。
《十咏图-局部》
随后,北京翰海拍卖公司请当时考古界的“五老”徐邦达、启功、刘九庵等人对张先《十咏图》作了最终鉴定,确认这正是那件从故宫流散出去的《十咏图》。这一下也提醒了故宫专家们,他们马上商量起是不是应该由故宫买回来。
拍卖会那天,现场人满为患。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马自树和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亲自到场坐镇,但他们并没有直接举竞买牌,而是由电话委托席代为竞买。经过激烈竞价,最终场上以1万元落了槌,加上10%的佣金,以万元买到了这幅作品!
张先《十咏图》在20世纪初从故宫失踪之后,事隔七八十年后又神奇再现。而北京故宫博物院不惜代价参加竞买,最后让《十咏图》这件国宝再次“回宫”,真是万幸之至!
《十咏图-局部》
这幅画也是颠沛流离,没有在丢失的途中被损害也是难得,清朝灭亡以后,很多藏品都在故宫,民国*府规定不得将故宫的文物私自卖了,溥仪当时也还居住在故宫,他就暗中偷偷的盗运故宫中的宝贝,其实就包括这件《十咏图》。
后来溥仪被赶出了北京故宫,被日本人带到了长春,在长春称帝,他从故宫偷运出来的宝贝也跟着他,在到后来抗战胜利,大部分文物都四处流失,这幅画也不知所踪。
(乾隆题字)
《十咏图》上有许多名人的题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乾隆的“诵芬写妙”四字,上面还有很多人品鉴过的证明,有明初“典礼稽察司印”半印,清乾隆、嘉庆宝玺十余方,还有溥仪印三方。
(画作上的诗)
从上图,可以看见上面的诗,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张先,82岁那年,思念自己的父亲,就以这些诗为背景而做画,仿佛看到了91岁的翡翠和自己朋友在小亭子里面宴客的情景。每一部分都是以张先父亲的诗来作画。
(情节图)
共计十首古诗,每一部分就是一首诗,有打鱼的樵夫,劳作的妇人,在路上遇到一起结伴考试的书生,织布的妇人等等,整幅画可谓是精美绝伦,每一个部分都结合在一起。
(情节图)
这件作品的价值一直受到人们给重视,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记载了当时的文化活动及有关人物,都是唯一的现存第一手资料。陈振孙根据南园立石,对各种人物作了详细的笔录和考证。刻石在元代便毁灭了,颜尧焕的跋记录也比较详细。到今天,这幅画来研究曾经的历史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十咏图》全卷(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