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谓之经典,需要认识的Bass们(上)
经典归经典,可惜其中一些琴现阶段早已经淡出人们视野,变成小众。
但经典琴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值得去了解。
时间分水岭在70年代,上篇中所有琴都出生在这之前。
70年代,在电贝斯历史中发生了两件事,对后世影响深远。
1.LowB5弦的电贝斯诞生
2.“主动”的加入
而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个品牌。
Alembic
知道我为啥下半段迟迟不想开嘛...
就是因为这破逼牌子...
因为能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剪断截说,这是一个说来话长的故事...
首先一个尴尬的事儿是,这篇大文的主题是“经典名琴”,但“最Alembic”的SeriesIII,却并不是琴型。
而是木材+拾音器的配置组合,并不限形状。
SeriesI
SeriesII
翻译一下,“系列一”就是...
卧槽好多开关好多钮~
“系列二”就是...
卧槽tm这是在琴上装了个调音台吗~?
别看吓人,但实际上1和2的内核电路基本相同,可控参数数量也都基本一样,不同在于电路中针对滤波的调节方式。
1号通过开关预设调节点,2号则是旋钮无极调节。
更简单的说就是比如一些三段电路的中频点调节,有两种方式比较普遍,第一种使用开关选择中频点(、、Hz等),第二种则是用扫频旋钮,在一个频段范围内确定频点位置。
而“中间那块拾音器”,则是Series配置的标志。
再简单的说,
“三拾音器”
+
好tm大一坨钮或是开关
=
Alembic旗舰
有没有感觉到姿势提升~?
且中拾音器它并不是真正的拾音器,而是幽灵线圈,并不单独工作、非完全绕线的一个线圈,用来抵消单开某一拾音器时的噪音。
姿势+1↑
所以并不是“是个Alembic”就牛逼到家,比如这样的:
“啊~还行挺好的~”
要是这样的:
“卧槽~!爸爸~!”
...为啥这么说呢~?
系列1起价2.5w刀,系列2起价3w刀,其他普款1w多刀。
差距就这么大。
所以诸位看到Fodera动辄美金万元起就已经吓够呛,实际上背后还有一位过于低调的爹有过之无不及...
除了叫爸爸,无他。
欧了,我以相对简短的文字把Alembic“最值钱”的部分说完了。
姿势+↑
说下面之前先插播一把琴。
FenderBassV
诞生于年,“世界上第一把5弦贝斯”。
但与各位所想不同,增加的第五弦是高音C,目的是为了方便和弦演奏。
可能祖师爷LeoFender也怕贝司手被电死,所以仅保留了15品。
年,Alembic成立,创始人最初的工作是制作多轨录音机,随后傍着TheGratefulDead乐队,用乐队排练室作为办公室,起灶。
最初的工作几乎全部围绕TheGratefulDead乐队展开,为乐队改造各种装备,重新设计了PA系统和整套录音设备。
而后Alembic为Dead乐队吉他手和贝司手定制了拾音器和电路系统。
正是最早的“主动琴”。
我们已经习惯行业标准的“主动N段EQ”,但Alembic的主动调节和我们以往认知不同,使用的是多段滤波,音色非常有特点。
用好友大鹏一句形容,“Alembic就是电贝司界的唢呐”。
笑die了tmd...形容的非常到位。
中频饱满至“顶”,但又不腻歪人,高频清晰明亮叮叮当当响,辨识度极高。
由此,“主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JimmyJohnson,Alembic旗下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使用过多把SeriesI或II5弦,但最初的定弦依然延续FenderBassV,使用HighC5弦。
而后年,Jimmy脑洞一开,与GHS琴弦厂合作,定制了历史上第一根LowB贝斯弦。
我们熟知的5弦贝斯也就有了,但还是有点不一样。
接着往下看便知。
所以尽管说Alembic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让大部分玩家望而却步,但实际上这个品牌却是电贝司“主动时代”最初且最强力的领航者。
不过是老板过于佛系,只想着把东西做得又贵又牛逼,才并不如其他高级品牌那般人尽皆知。
完全一副“幕后大Boss”范儿。
然后接下来这把是另一个“祖师爷”级别的Boss。
SpectorNS-2
已经尽可能详细的写过一篇:
《喜闻乐见的另一个大巨巨》
非常详细,有劳移步链接内观看。
不过需要补正一些小事儿。
Badass的生产公司名字叫LeoQuan,取自两位创始人名字的一部分,LeoMalliaris和GlennQuan,成立于70年代。
年,Leo去世,也正是Badass停工的那一年。
具体发生了什么未知,但我估计是继承Leo遗产的家眷们,和另一位创始人Glenn在如何继续经营上产生了分歧,于是LeoQuan整个公司停摆。
年,Glenn也去世了。
这回貌似两边家眷们终于达成了共识,年底,Allpart公告正式接盘LeoQuan。
Badass复活,包括BadassII、III、V银黑金色一应俱全,全部返回市场,目前在售为早年库存,售罄之后Allparts会继续生产。
Omega转为正规*。
接下来这把就更加人见人爱了。
MusicmanStingRay
hmm...这tm说开了又是一篇大长正史剧,低音赏早期的时候虽然写过,但信息并不完善,这里仅简述精髓。
很多人理解为Musicman是Fender创立的第二个品牌,但其实创立Musicman品牌的并不是LeoFender本人。
65年Leo把Fender品牌卖给CBS之后,与CBS签了一份为期10年的非竞争条款,就是10年之内不得生产与Fender类似的产品,够狠。
所以Leo离开之后成立的CLFResearch(ClarenceLeoFender)是一家咨询/设计公司,虽不能正式做琴,但是一直在开发各种新的脑洞。
ForrestWhite和TomWalker都是Fender公司的前雇员,71年合作创立的Tri-Sonix,Leo与其合作“密谋”新琴,74年在Leo的建议下最终公司命名为Musicman。
75年非竞争条款期满,天时地利人和备齐,Leo开始正式与Musicman合作,设计/生产全新的贝斯。
76年,StingRayBass诞生。
实际上这时Musicman的产品是一分为二的,琴由Leo(CLF)生产,发送给Musicman做最终品控。
Musicman本家由TomWalker掌门,主力生产音箱,并负责整体的销售。
但好景不长,大约在年底,Musicman对CLF生产的漆面不满,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返工,并在复工达到满意之前拒绝付费。
就此CLF和Musicman产生了裂痕。
79年底,Leo和Musicman决裂,80年,GL诞生,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而MusicmanStingray给业界带来的,同样是颠覆性的影响。
首先是双线圈拾音器在贝斯上的应用,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也是Musicman长青不衰的音色根基。
另外则是EQ型电路的应用。
与前面两位大前辈所用电路都不同,始祖Alembic用的是滤波,而Hazlab用的则是“Boost”型,并不能让你分段调节,而是通过一个开关选择低中高频段,进行boost增益。
是预制好的音色参数,并不能让你自己调节。
所以Stingray使用的分频段自由调节,极度迎合玩家们个性化需求,影响业界至今。
最初Stingray使用两段EQ,而后在年随5弦Stingray一起开发三段EQ电路。
终于说到了这把5弦。
但其实5弦还有这更多故事要说。
在Stingray5之前,5弦贝斯们大都是这个样子的。
甚至于LowB5弦鼻祖JimmyJohnson本人的这把也一样。
琴颈仅比4弦略宽,甚至压根就是4弦琴颈装5根弦,弦距是极窄的,大约14-15mm左右。
以现代眼光来看几乎没法弹。
而Stingray5则是全新设计的琴颈,使用17.5mm弦距。
所以无噪音双线圈拾音器+三段EQ超大音色可调范围+17.5mm舒适的弦距,让Stingray5打从发售起坐稳了“最好的5弦贝斯”好多年。
但...Stingray5是ErnieBall在收购Musicman之后独立研发的一款琴,发布于年,你细品它却并不完全是“Stingray4的5弦版”,而是一款新琴。
也就是其实和LeoFender本尊没什么关系的一把琴...
所以接下来...
GLL
来自LeoFender真正的“遗产”,上校在GL工作直到91年去世。
所配图片为GL的新款CLFL复刻,保留了控制旋钮位置的钢板。
琴头Logo和原版位置也有所不同。
整体感觉都和我们熟知的L样式都略有不同。
我们更习惯“等着琴头尖儿磕掉碴”的琴头,和无钢板的控制旋钮。
这把琴可以称之为LeoFender总结他给整个贝斯业界所带来贡献的汇报演出。
尽管它是一把非常优秀的贝斯,行业内外评价都极好。
但终归玩儿不过资本,其销量和影响与“大儿子”Fender、“私生子”Musicman就根本不能比,要不然为啥至今国内连个代理都没有呢。
也许是老人家晚年只想着“做点儿好东西”吧。
一个无聊的小提示:L是一把各方面都非常均衡的琴,可调范围大,琴颈不薄但持握感很好。
但是~!
5弦玩家如果想考虑L请一定慎重,因为L可能是截至目前量产琴当中琴颈最厚的一把,甚至超过Warwick。
建议亲自试过再决定。
下一把琴我也刚好写过hhhh,又省事儿了。
SteinbergerXL2
《有关碳纤维、NS、和一个...现在看来有点陌生的时代(中)》回看这篇的时候发现下篇欠了一年了...债多不愁不要紧的...
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日本崛起。
IbanezSR
SR,SoundGear的缩写,也是Ibanez走入主流视野第一个稳定下来的贝斯系列。
如众多日系大厂一样,Ibanez产品线更迭同样极为频繁,至少一年一次,所以从最初的copy起家,到慢慢演化成自主系列,几乎没有连续两年的产品是一样的,连琴型都可能大相径庭。
而SR系列落地之后成为延续至今无特别大改动的系列,但“一年一更”也仍然保持,好死不死每年都小改,换个贴面就是个新款,加之一年换一个编号,让玩家们死去活来根本记不住都有过什么琴。
上面配图为国内老炮玩家们最钟爱的一把,“老日产SR”,大约是从年系列开始至今让人们记住最多的一把老琴了。
而SR最为出名的特点,是“细”和“小”,同时代最薄最细的琴颈,和相比于P或J之类简直可以称之为“娇小”的琴体。
于是乎早些年论坛上的“求推荐琴”,很大比例问题如下:
“手小选什么琴~?”-----IbanezSR
“女贝斯手选什么琴~?”------IbanezSR
“24品(弹冷雨夜)选什么琴~?”-----IbanezSR
“干金属选什么琴~?”-----IbanezK5
最后一个是乱入,但确实比例不低,Spector还没在国内泛滥之前,K5是坐稳“金属贝斯扛把子”的,括弧笑。
这老仙儿的持琴角度和“拍击式”弹法一直没学会。
不过帅是真tm帅啊。
临近尾声。
姑且思考了一下,因为脑洞就要炸开,还有太多“经典名琴”等待收录,又是一个出书级别的书写量了md...会死的...
所幸截至目前都还没写跑偏,收录的都是对整个电贝司历史或多或少有着影响的琴们。
余下几把之前也都不少次提过,所以不再过多书写野史,仅阐述最精炼的特点,更多废话有劳各位爹翻翻以往篇章回顾即可。
WarwickThumb
Warwick的第一把原创琴型,诞生于年,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把“全硬木”选料制作的琴。
所以别看琴体小,确实是“有头常规琴”当中数一数二小的琴体,但由于琴体是Bubinga(国内称之为“巴西花梨”,“巴花”,就是做大桌板或是茶盘的红木),所以4弦整琴重量超过10斤是常有的事儿。
DingwallVoodoo
“VintageDingwall”,Dingwall本人制作的第一款琴型,发布于年NAMM,也是扇品贝斯的开山先河。
ModulusQ5
碳纤维时代短暂辉煌的扛把子。
FoderaEmperorII
诞生于年,Fodera结合GibsonLesPaul和J-Bass融合而成的单缺角大电贝司,第一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使用者正是TomKennedy。
配图为Fodera在年为Tom设计的STD栓接单缺角。
YAMAHATRB-5II
地表最强“万金油”,或是说,就是这把琴定义了什么叫做“万金油琴”。
也是作为日系琴代表,如同日系车一样席卷全球,甚至震动了电贝司发源地的美国本家市场。
一时间成为业界标杆,无数录音棚和录音乐手的标配。
YAMAHATRB系列也是笔者一生心头爱...
hmm...严谨点儿说,之一。
吧。
毕竟在琴这方面我还是有点花心的括弧笑。
嗯呢,大约就这么多了,结合以往各种杂志和网站的票选“Top10”名琴。
和多年吹牛逼总结下来的经验。
“认识这些琴,适当时候就可以展开装逼了。”
当然,装逼失败挨打请不要说是我教的。
拜托了。
晚安,早安。
P.S.码了小字,配图20多张,终于tmd是赶上“本周日更”了。
我对我自己这判断还真tmd准啊...
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