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大红酸枝,海南*花梨,外加江苏名木榨榛木,可以成为中国古董家具收藏界的四大天王!小叶紫檀,产地印度,硬度密度均是一等一,明清两朝宫中家具首选,清中期以后达到顶峰,民间并不多见,制作家具颜色艳红,经过多年使用包浆变成黑色锦缎(小叶紫檀棕眼多,但棕眼小,这也许就是小叶紫檀不如海南*花梨细腻,后期容易包浆颜色变成黑色锦缎的原因吧),不变形,不怕虫蛀。
小叶紫檀横截面50倍放大镜下大红酸枝产地越南泰国,硬度密度仅比小叶紫檀差一点,清中期多作为紫檀替代品使用,民间也有大量家具存世,做成家具颜色紫红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棕眼相对紫檀少,但是比海*多,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基本上不变色的原因),不变形,不怕虫蛀。
大红酸枝横截面50倍放大镜海南*花梨,产地海南,明朝初期就开始使用,清朝初期因皇族大量使用紫檀酸枝,海南*花梨逐渐流入民间,民间有一定存量,密度硬度低于紫檀酸枝,但是其细腻高于紫檀酸枝(高于紫檀酸枝的原因就是棕眼虽大但是棕眼只有几个,棕眼少木质就会细腻,棕眼大就不容易包浆变色,这也就说明了海*基本不变色的原因),原因是海*棕眼少生长周期更长,花纹好看,不变形,不怕虫蛀。
海南*花梨横截面50倍放大镜榨榛木产地江苏南通,明清两代就开始使用,只在民间流通,民间存世量不大,做工精细大多为苏州精工制作,新作家具微微泛*,使用年为暗红色,超过年以上变得暗黑色(榨榛木棕眼数量比海*多少于紫檀酸枝,这也就解释了榨榛从微*到红到黑的原因,因棕眼少变色的速度也低于紫檀),硬度密度在海*酸枝之上,紫檀之下,花纹似海南*花梨山水纹(无*脸),不变形,不怕虫蛀。
榨榛木横截面50倍放大镜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发现无论是海南*花梨还是江苏榨榛木无论在哪个方面都不在紫檀酸枝之下,为什么只能屈居第三,榨榛木更是不被世人熟知(只有像王世襄、马未都等或收藏圈内朋友了解)这个就很有意思了,明清两朝舍近求远,放着身边这么好的材料不用,远渡重洋,去印度越南采购木材?
其实经过深入梳理,不难理解,1、送给皇帝如送虎,纵观历史不难发现真正的好东西未必可以进入皇宫,给皇帝进贡首要条件是量有没有,而后考虑质好不好,如果皇帝喜欢,后期又没有这么大的量可以持续进贡,如果没有,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纵观小叶紫檀,大红酸枝从明朝开始到现在一直就是说没有原料了但是现在虽然原料价格高,但是仍然可以采购到,反观海南*花梨现在海南也只有树苗估计等到能用还需要个几百年,榨榛木的树是连苗都没有,零星有几棵古树,也早就挂上了保护树种的牌子。
2、富庶,*商开明,海南历史上虽不是富庶之地,但是海南历史上一直划归广东省管理,明正德年间广州已经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海南有什么好东西先往广州运,根本到不了北京就消化了,到了清朝就有了广州的十三行,十三行更是掌握了清朝的经济命脉,就更不会往北京方向走了!江苏榨榛木更是历朝历代我国最富庶的地区,南通距离苏州只有多公里,苏州工匠技艺也不在宫中造办工匠之下,这也成就了榨榛木存世精品之多!因为经济富庶*商两界也不会将进贡木材这种劳民、伤财、不讨好的事情进行下去。
3、外来地和尚会念经,紫檀酸枝虽好,但价格超高,明朝就有记载1寸紫檀一寸金,这么高的价格,还不能询价,只有持续地使用进口才能保证一些人的个人利益。
4、皇家高贵,在明清两朝只有皇家可以使用进口商品,也借此保证皇家的与众不同!也只有以上这些原因的叠加作用造成了我们自己的红木没在明清时期登顶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