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木匠做家具选木料就是两个标准。
第一个是料子的密度和油性,密度越大的家具做出来越重,油性越高的越容易雕,不崩茬。
第二个标准就是木头原材的直径和长度,料子越大肯定越好做东西,木匠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就这两个标准没有第三个标准了。
如果非要问产地,就是东南亚,过去叫南洋,南洋的酸枝木是传统家具的木材,我们现在讲什么老挝的料,越南的料,柬埔寨的料,印尼的料,老家家具不说这个,他不管你产在哪,只要料子的密度油性够,只要料子够大都是好料。
我们现在受红木国标的洗脑有点严重,一说红酸枝肯定要问是不是老挝的,是不是大红酸枝,是不是交趾*檀,交趾*檀它也有好的有差的不能一概而论,有的越南*花梨它比海南*花梨还要好。
木头这个东西生长的环境,阳光,水分,是长在山顶,还是长在山脚,它都不一样都有影响,所以老家具里面说的红木,和我们现在人说的红木家具的红木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是基于木料本身的判断,一件家具就说一件家具,就说它的料子,另外一个是基于木材植物学分类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