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象视界知名古董拍卖品牌京城处子秀
TUhjnbcbe - 2022/12/8 0:48:00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过去一年内地拍卖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市场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优质拍卖品牌开始进*京城,而到了今年,一家大象个人十分喜爱的知名古董拍卖公司即将完成他们的京城首秀,这便是以古董文玩见长的博美拍卖。

大象说过,未来拍卖行业将会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渐渐淘汰的格局;而从地域上来看,未来最为优质的拍卖货源,都会向京城聚集,尤其在这两年,香港无法开关的情况下,而未来即便香港放开,书画、古董等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心,也势必会更加其中在北京,因此,能够长期立足北京的,一定是极具竞争力的优质拍卖公司,而这两年能够进*北京的,也绝没有等闲之辈,博美京城首秀精品展,将于5月17-19日在尚古国际(原北京古玩城B座)B1层·圣佳艺术空间举行,届时,他们为了本次首秀筹备了一年的精品,将大部分亮相。而正式拍卖,则将定于6月3日-5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

我们多次介绍过,博美拍卖称得上是毫无争议的内地漆器拍卖第一品牌,同时,在铜器、杂项、文房等领域,都做的极为专业,在如今的中国市场,要做“大而全”的一线拍卖公司越来越难,但博美就属于那种会让人情不自禁会喜欢的“小而美”的拍卖公司,拍品的品质把关严谨,选择也极具特色,而他们在京城的首秀,则兼顾了高大上和小清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LOT

清康熙竹雕赤壁夜游笔筒

D:12cmH:14.6cm

明晚期至清初,嘉定竹人运用高浮雕搭配浅浮雕技法雕制竹刻品,纹饰的层次从一、二层开始发展,日渐深邃,至清康熙前期已是“洼隆浅深可五六层”。在一器上可见高浮雕技法一再运用,器表纹饰高低起伏,再搭配浅浮雕与阴线刻等技法,表现繁复的纹饰,成为嘉定竹刻的特有风格。这件看成是这一时期的极精之作,完全是一线名家的水平,所刻题材又是近些年来藏家们最为喜闻乐见的苏轼《后赤壁赋》题材,绝对值得上手细细品味。上海博物馆出版的《竹镂文心》是近年来极为经典的一本明清竹刻展览图录,其中的一件封底作品和博美这件极为相似,可作比对,也可见博美这件的等级和水平。

LOT

清早期紫檀木嵌百宝梅花纹香瓶

H:10.6cm

香炉,香瓶及香盒三种器具,是焚香的必备之物,称之为“炉瓶三事”。而这件香瓶在我们在拍卖所见,属于十分罕见的精品。外壁以百宝镶嵌苍劲梅花一株,您可以细细欣赏这件百宝嵌的诸多细节,如五彩螺钿嵌花瓣,以朱砂嵌花苞,工艺娴熟老道,工艺难度极深,同类藏品存世极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类似题材的紫檀百宝嵌笔筒,可作比对。

LOT

明周柱风格紫檀木嵌百宝荔枝纹香盒

D:8cmH:4.7cm

记得几年前,一件王世襄先生旧藏的紫檀百宝嵌笔筒曾拍出多万元的天价,而这一件也绝对称得上是市场上所见的周柱风格的佳作,周柱,即周翥,明嘉靖年间江苏人,以其百宝嵌闻名。周柱之镶嵌工艺极为繁复,层迭错落,又缀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屡创层次丰富之佳品,论嵌料繁细鲜有出其右者,遵奉其独步工艺门派为“周制”。乾隆年间藏书家吴骞(-)《尖阳业笔》特别提到,周柱为明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所资助,其作品皆为权贵宫廷所拥,尤其严嵩被弹劾后尽归朝廷,鲜少流入民间,极为珍罕。这香盒的装饰,极为精湛,各色宝石共置一器,致使紫檀盖盒更显华丽雅致之态,其镶工美轮美奂,风格绝似出自明代雕刻大师周柱之手。

LOT

清早期紫檀木嵌百宝竹林七贤纹笔筒

D:16cmH:16.5cm

又是一件百宝嵌的紫檀文房精品,竹林七贤自然是古代文房中的经典题材,三国魏末七位名士崇尚清谈,志趣相投,常集于竹林之下,为时人所推崇。整件笔筒人物各具姿态,身前又有花草丛生,洞石嶙峋,山石劈皴,远处竹林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将百宝嵌工艺发挥到了极高的水准。

LOT

清中期陈曼生、杨彭年合作飞鸿延年壶

出版:《茶熟香温——尚古陶轩珍藏》,古吴轩出版社,年,封底作品。

款识:瓦当式“飞鸿延年”(底款)、“阿曼陀室”(内底款)、“彭年”(把款)

镌刻:碧芽能渴,以有以无,盂式可样,是似是意,曼生。嘉庆庚辰,杨彭年造。

L:15.5cmH:8cm

清代金石书画家陈曼生,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由陈设计样式,杨制作茗壶,被后人称为“曼生壶”成为数百年来紫砂壶的绝对经典,令后世追捧,而真正的曼生壶,在市场上其实并不容易寻觅。陈曼生依据秦代鸿台观宇瓦,设计了一款“飞鸿延年壶”,壶底印有“飞鸿延年”汉瓦当吉语图文,故“阿曼陀室”标志性章款盖于壶内底中心,颇为罕见。日本二玄社出版《中国篆刻丛刊》第16卷,收有曼生所刻“飞鸿延年”印,如照该书所编,应为嘉庆初年所刻。《明清名人尺牍》陈鸿寿写给剌史大人的信中,’前后盖有二枚“飞鸿延年”印章,是曼生自用章。有专门研究曼生壶的专家分析,曼生特爱此图实因“飞鸿”图案即鸿字,“延年”即寿,既是鸿寿,当然不用再盖其他曼生壶中常见的“鸿寿”、“曼生”、“阿曼陀室”章了。

LOT

清乾隆仿宣窑青花福寿绶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

香港苏富比,年4月27日,编号.

H:24cm

今年春拍,各家拍行不约而同的都推出了乾隆抱月瓶的精品,而这一件却是显得极为特别,本品青花为仿宣德青花之进口青料的发色效果,乾隆档案录此品为“青花福寿杏元双带马挂瓶”,是乾隆朝在永宣青花扁瓶的基础上,增改设计而来。更添吉祥图样,而从清宫档案可知,这种相对小号的抱月瓶,正是根据乾隆皇帝自身的喜好所制。

LOT

明天青釉单鋬洗

来源:

1.美国私人收藏

2.北京中贸圣佳年11月15日编号

L:17.3cmH:5.8cm

这种是很高级的器型,造型源自欧亚草原地区,唐宋时为本国所吸收,并逐渐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陶瓷作品。除却钧窑外,金代之耀州窑、定窑,南宋之龙泉窑等,亦有烧造。但诸窑制品中,尤以钧窑最贵,其天青宝色,为人所爱。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品单鋬做直线六方式样,为目前所仅见。

LOT

清雍正霁红釉石榴尊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展览及出版:1.《瓷中佳趣》,页98-99,图26,北京,年,。

来源:

1.香港苏富比,年11月28日,编号。2.香港苏富比,年10月8日,编号。

H:18.2cm

旧时以石榴多子而成为子孙满堂之寓祝象征,这种石榴尊在清宫档案中有着明确记载,而雍正朝的石榴尊,存世却是极其罕见,尤其是如此红釉者,检览公私收藏公开资料,尚属孤例,而故宫博物院则可见到青釉的雍正石榴尊,可作比对。诚如《匋雅》所载:“雍正积红……尤艳者,谓之美人霁,有如牡丹花瓣之娇娆,极为难得。”

LOT

清雍正斗彩团四季花纹笠式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D:22cmH:7.5cm

所谓斗彩,即以青花双钩外廓而内填五彩的技法,斗彩技艺的巅峰,可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雍正御厂时,将斗彩所填五彩更替为粉彩,用色丰富,其高低浓淡,相映得宜,使得绘瓷如绘纸绢,花卉翎毛,无不精润非常,博美本品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LOT

明永乐甜白釉暗四季花双系小罐

来源:

仇焱之旧藏

香港苏富比,年4月8日,编号

H:6.5cm

又是一件孤品级的重器,明实录太宗实录》:“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即证永乐帝心尚洁,而永乐甜白瓷器享誉寰宇,堪称是一代名品,明似镜,润若脂,光洁淳穆,恬静非常,彰显永乐御窑制瓷之精雅风尚。而如此甜白的双系小罐,就目前所见公开诸资料,尚属孤品。加上名家仇焱之的旧藏,更为这件特色藏品平添了诸多光彩。

LOT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来源:

费城I.H.Vogel,Philadelphia.

纽约RalphM.Chait,年

纽约MaryStillmanHarkness(-)

纽约佳士得,年9月14日,Lot.

H:15.7cm

个人认为,豇豆红为诸红釉中最为特别的一种,康熙创烧,柳叶瓶、莱菔瓶、菊瓣瓶、盘螭瓶、太白尊、苹果尊及镗锣洗、印盒共八式九型,故合称“八大码”。而其迷人之处在于,相同的器型,绝不会呈现出相同的两者,因为豇豆红的颜色变化多端,多呈色不稳,常半红半绿,甚至于釉色灰败,而如这种豇豆红中之“大红袍”者,极为难得。而柳叶瓶自然也是康熙豇豆红“八大码”中十分高级的器型,存世珍罕,而且在诸瓶式中最为秀美,历来为藏家所珍视,但要收藏到如此一件,太不容易了。

LOT

清乾隆剔红嵌掐丝珐琅花卉纹御题诗八方倭角捧盒

D:32.8cmH:13cm

接着来看一组博美拍卖的传统强项——漆器,可谓件件都是罕见的珍品。清宫剔红捧盒,我们每一个拍卖季都可以见到,而像这件糅合了炉火纯青的掐丝珐琅及剔红工艺,几乎见不到!相类似的藏品,查阅公私资料,仅见本品一例,或为孤品。记得年博美拍卖过一件“清乾隆·御制剔红嵌掐丝珐琅夔龙纹鹿耳方尊”,同样也是剔红和掐丝珐琅工艺的完美结合,可作比对。两者都呈现了漆器工艺发展到乾隆宫廷之时的极致。

LOT

清乾隆剔红《小园闲咏五首》御制诗文笔筒

款识:“乾隆御制”楷书款

D:6.5cmH:10.3cm

附包装及供盒

又是一件乾隆宫廷剔红中的极高级品种,乾隆一朝宫廷漆器题材众多,但如这种纯以雕诗文为主题的器物,真个是万中无一。这种漆器雕刻的工艺难度极大,局限很大且剔雕字体要迁就方向多变的笔划,也要顾及工整性及行间间隔,雕刻难度之高,不难想像。类似的乾隆剔红笔筒,存世极少,年香港苏富比曾经拍出过一件,尺寸相仿,当时的成交价就约合万人民币左右,也可见这种品种的高级。

LOT

清乾隆剔红苍龙戏珠珠蕃莲纹龙船

L:cmH:66cmW:33cm

记得年博美秋拍夜场,曾经拍出过一件清乾隆剔彩宝船,其工艺细节之精湛,各种细节图刷爆了朋友圈,而这一件,相信会更加令人深刻,因为它不仅仅是“宝船”,而是“龙船”!无疑是当年乾隆宫廷的重器。在无数细节中,最令人赞叹的无疑当属它的龙首船头,饱满雍容,獠牙外露,鬃发丝丝密密,珊瑚形双角粗韧有力,精神奕奕,略显憨态可掬之象。而另一个值得细细品读的细节在于,舱外均雕作窗轩门扉,前舱窗轩嵌绢本山水画作,并落款钤印“董诰”。董诰(-),是乾隆朝十分受宠的一位词臣。张宗宪先生珍藏的一块乾隆时期御制雕漆嵌掐丝珐琅龙船插屏(原圆明园珍藏)中也有与本拍品类似的龙舟出现于其中,而这一件剔红龙船,同样也是已知的存世孤品。

LOT

清乾隆剔彩锦地缠枝莲托八宝纹开光“大吉”包袱葫芦瓶

净H:31cm总H:37cm

葫芦瓶寓意子孙满堂、世代绵延,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且形状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成为了宫廷陈设的经典,而成对的葫芦瓶,以最为繁复的工艺纹饰呈现,器身以细密的菱花锦纹作底,两腹部上下对称各四个圆形开光,“大吉”二字开光外,饰以缠枝莲纹,枝蔓蜿蜒,莲花盛放,朵花之上饰以佛家八宝纹,是乾隆时期极为经典的元素,灵动、细腻、绚丽、优雅、凝重、豪迈、妩媚都能在缠枝花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所髹红绿二色漆极为厚重,成对传世,为十分罕见的乾隆宫廷艺术珍品,原配木质紫檀木镂雕宝相花卉纹器座,与主体葫芦瓶相得益彰。

LOT

清乾隆剔红福山寿海描金山水人物图挂屏(原配紫檀嵌百宝花卉纹框)

61.5x52.5cm

挂屏始于明代,在清代宫廷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内,几乎处处可见。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各殿内、承德避暑山庄等均有陈设作品。拍品挂屏屏心正面髹朱漆百道剔刻纹饰,中间的剔红纹饰构图繁密,集多种寓意福寿的题材于一体,是为“福山寿海”之意。背面则满髹光亮的黑漆,以描金工艺绘制一幅山水楼阁图,好一派皇家园林之气。原配紫檀木屏框极为难得,屏框正面以嵌百宝之法,饰折枝灵芝、寿桃、修竹、水仙等纹饰,愈发显得整体布局严谨。可见其每一个细节都精美绝伦,为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御用之物。

LOT

明永乐剔红牡丹纹圆盒

D:15.1cmH:.7cm

此件明永乐时期的剔红携牡丹圆盒,为明早期雕漆官造器中以花卉为主题的作品,属小尺寸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件带有“大明永乐年制”款的同时期圆盒,均以茶花、牡丹为主体纹饰,堪称永乐官造漆器的标准件。

LOT

明万历剔彩海水江崖云龙纹花口盘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单行楷书款

D:36.8cmH:5.8cm

盘心所刻“辅弼”二字,《后汉书》有载:“柱石之臣,宜民辅弼”,这件作品形制大方,将帝王之道与君臣关系的主题用象征性的图案与文字言简意赅地表现了出来,正所谓“弼辅移承尽所学,虹气夔龙不惮劳”,令人惊叹于匠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制作功力,盘心雕饰龙纹与清宫旧藏一件“明万历·剔彩云龙纹圆盒”盒盖之上所雕纹样相类,可作比对,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件极为类似的藏品。

LOT

明嘉靖剔彩缠枝莲托杂宝纹开光海水江崖云龙纹经盒

38.5x32.5x6.5cm

剔彩工艺堪称雕漆工艺中最为繁复、制作成本最高的一个类别。此器所雕五爪龙身姿矫健,图案时代特征鲜明,为典型的明嘉靖时期装饰纹样,盖侧四面海棠形开光内雕以双龙戏珠纹,开光外左右各饰莲托杂宝纹一组。以剔彩工艺制作各类宫廷用器,在明代嘉靖时期极为兴盛,或可比肩彼时极为流行的瓷器五彩工艺,多以红、绿二彩装饰,呈现出极具时代气息的工艺美术气息,这一时期也无愧于继永乐之后明代宫廷漆器的又一个巅峰。大明嘉靖皇家器物,以雕漆剔彩工艺装饰,传世珍罕!

LOT

明剔黑茶花绶带鸟纹葵式大盘

来源:日本山形县蟹仙洞博物馆旧藏。

出版:

1.《雕漆-美术撰集(第8卷)第三集》,东京国立博物馆荒川浩和监修,日本文样研究会编集,フジアート出版,昭和四十八年()12月,图版35。

2.《骨董-里おもて》,广田不孤斋着,ダヴィッド社发行,昭和三十二年()11月,页20。

附包装及供盒。

附平成29年,蟹仙洞博物馆开具的《来历证明书》。

附两次出版物复印件。

D:37.3cmH:4.6cm

规格硕大,作八瓣葵花倭角造型,空隙间可以看出红色的素漆地,正符合明代花鸟雕漆的特点。此器属同一系列元明时期精雕细琢漆器作品,以“长尾鸟”和花卉为主题的素地雕漆盘,然传世作品中此类器物的主题纹饰,多见者为双禽相对翻飞于花间,而如本品此类剔黑漆器寥若晨星,更难得的是它流传有序,原为日本山形县蟹仙洞博物馆所藏,并带有早期的权威出版,可谓一件流传有序的罕见佳作。

LOT

清早期红木框嵌宝雕苍龙赶珠纹堆漆彩绘高士雅集图描金“福寿万代”大座屏

.4x77.8x.5cm屏心:.4x89.4cm

光听这个名字,或者您看它一眼,都会觉得这件作品的工艺实在太震撼,座屏宽度、高度均逾一米半,是目前所知最大的独立横屏,可能是厅堂正中陈设者,整体保存极为完整,由于以堆漆彩绘、嵌宝描金等工艺制作,规格越大,保存难度就越大,故而大型漆器插屏绝少,而这件屏心正面则以堆漆之法饰一幅通景山水高士雅集图,背景漆色*绿渐变,彷佛玄天一色,俗称“故宫蓝”,座屏背面,通髹黑漆作底,描金彩绘“寿”字与蝙蝠口衔“卍”字结的绶带,共计十行二十列间隔排布,排列及间隙颇具法度,寓意“福寿万代”。整器用料厚实,其尺寸之巨硕、工艺之精细几无挑剔之处,实为赏、用、藏皆佳的清早期大座屏。

LOT

清乾隆铜鎏金十八罗汉渡海图插屏(原配紫檀木嵌*杨框)

45.5x21x46.5cm

本件插屏为乾隆时期御制珍器,纹饰题材鲜见,技艺超凡。查索海内外公、私收藏著录,仅见一例为清宫旧藏的“清中期?紫檀镶铜十八罗汉渡海图插屏”,与本品工艺、题材、尺寸、边框制式均相同。屏心为铜质鎏金“十八罗汉渡海图”,布局错落有致,各具情态,人物衣纹飘逸,坐骑有牛、羊、狮、虎、象等,皆刻画生动,旷世珍品!

LOT

清乾隆御制铜铸雕苍龙赶珠纹朝冠耳兽足鼎式炉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D:21.4cmH:32.5cmG:约g

本品原为佛前五供之一,陈设于正中,同样宏伟华丽的铜铸五供套件、包括一只香炉、一对烛台和一对宝瓶、现陈设于故宫慈宁宫的咸若馆,是清宫存世最为知名也最令人珍罕的五供,而这件的级别也可将而至了,非乾隆盛世不可纳其工本,表现出极高的铸造工艺水平。通身以减地浮雕之法饰苍龙赶珠纹,周围衬以各式祥云纹,纹饰均予以錾刻精修。底心开框嵌款,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为典型的乾隆时期官铸款。

LOT

清康熙铜嵌银丝云龙赶珠纹大鬲炉

款识:“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

D:30cm净H:13.5cmG:g

附木质嵌宝太极祥云纹炉座。

底心落“宣德年制”四字篆款,体现出清代官铸炉高度的制作标准和精湛工艺,标准的清宫官造!再观其恢宏雄浑,尺寸巨硕,造型庄重,传世大鬲炉中能有此等气象的,极为罕见,非清盛世国立昌盛之时,不能有此重器。

LOT

清乾隆宫廷造办处制铜鎏金掐丝嵌百宝冰梅纹长方大花盆

41.7x27.8x12.8cmG:约g

本品为典型的清代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制作风格,其功用应承托相应的琼树玉花等人工盆景。其器壁制作工艺独到,先以极细的编丝铜线掐制出冰梅纹,施百宝嵌工艺装饰,青金石为主色作底,红宝石、料器等珍贵材质嵌饰朵花,营造出星空、冰梅、月光中开放的朦胧奇效,予人别样的视觉感受。

此类作品极为鲜见,或为彼时按照皇帝需求,画稿传旨定制而成,遍查资料,不见有与本品完全相同者,可参见一例,为清宫旧藏“清中期?海棠式翠竹盆景”,花盆外壁所饰纹样与本品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其间点缀的朵花,为描金而成,非以嵌饰之功,本品与之相较,工艺更为繁复,用料更为精心。

此种以冰梅纹入饰的清宫器物,历年鲜有上拍,如北京匡时年春拍售出一件“清乾隆?铜鎏金镶料石冰梅纹如意”,主体纹饰与本品相类,以余万高价售出。

LOT4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缠枝宝相花卉纹太平有象盖熏炉

H:65cm

太平有象”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本品器仿周代青铜鼎造型,顶部鎏金卧象为钮,寓意“太平有象”,炉内子母口,两侧置鎏金象首立耳,象鼻高举外卷。掐丝细腻,釉色纯正,彰显乾隆时期掐丝珐琅的华丽堂皇气派。翻阅海内外公私资料可知,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掐丝珐琅勾莲象耳三足香炉”,与本品釉色、风格完全相同,保利香港年春拍有一件类似藏品,然而尺寸、气势均不及本品,如此之大之掐丝珐琅熏,可参考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陈设!

项立平

写作不易,请多鼓励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象视界知名古董拍卖品牌京城处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