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木家具的榫卯的特点和好处 [复制链接]

1#

近几百年的中国,有两件东西被海外华人视为国粹:一是京剧艺术,二就是古典工艺家具。古典工艺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汉族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古典工艺家具的灵*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古典工艺家具适合的榫卯结构近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龙风榫、楔钉榫、插肩榫、围栏榫、套榫、挂榫、半榫与札榫等。一件家具往往要根据不同的衔接部位使用多种不同的榫卯结构,这就造成了一个是时间上的花费还有一个是对于人工技术的要求非常之高。那么,为什么古典工艺家具不使用铁钉呢?这样不是方便很多吗?对于此问题,森展红木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1榫卯结构是一种文化

研究发现,早在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可以说,榫卯结构比起汉字发源更早。70多个世纪以来,这种艺术工艺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再创造,技术和工艺都已经相当纯熟。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与对这种结构特征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尤为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因此可以说,中式家具不使用铁钉,是一种传统,是约定俗成的,是优势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因为“长寿”至今的明清家具,即便拖着“老胳膊老腿”,大小关节——榫卯,却坚韧非凡。中国的居家用品历史上留存下无穷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榫卯无疑是其中最让人为之惊叹的手艺之一。榫卯的技艺无法完全依照书本学习,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形态,计算其比例、重量,而采取不同的榫卯方式,其中分毫,便全凭师傅的经验与判断,再代代相传。可以说榫卯结构是我国工艺文化精神的传承。

2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

首先,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3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

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4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

无论什么样的家具,使用长久了都会出现问题,都需要维修维护。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

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种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如果是用鱼膘胶等好胶做的家具,维修时先把胶用水浸软,榫卯间很快就松脱下来了,而用铁钉则做不到,除非把家具大卸八块。进而反倒造成家具的损坏。

5榫卯结构不会破坏木质

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汉族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与木制家具是相同材质,榫卯就像是出自于家具身体里的一部分,所以与其有着同样的使用寿命。比之金属部件,木质榫卯具有极好的弹性,木制构件会通过榫卯传力,均衡地分配给家具其他部件,使得家具站立得稳如泰山。无论南热北冷,还是南湿北干,榫卯都能随机应变,它热胀冷缩的程度与家具的其他零部件相仿,能和整把椅子或整张梳妆台一起“发胖”或“缩水”,保证不会让木板豁开一个口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