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式红木家具十大仿制款 [复制链接]

1#
明式红木家具——十大仿制款

明式红木家具高仿榜

“大家喜欢都在这里”

排名

名称

热度

1

皇宫圈椅

2

南官帽椅

3

插肩榫大画案

4

夹头榫平头案

5

霸王枨画桌

6

独板围子罗汉床

7

曲尺罗汉床

8

洞式门罩架子床

9

无柜膛圆角柜

10

顶箱柜

我们说王世襄先生的《研究》与《珍赏》经典,不单在于其之于明式家具的学术研究价值,更在于它还是一本家具款型的宝典图鉴。早期的藏家、行家,不管起初懂不懂家具,都可以拿它按图搜找。如果找到类似款样的家具,价值也就差不了多少。到后来家具搜得差不离了,业内兴起了家具的修复、仿制,仿得最多的依然是书中的那些款型,且一直延续至今。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一盘点……

Top1

清·紫檀有束腰带托泥雕花圈椅

规格:座面63×50cm,座高49cm,通高99cm

备注:故宫博物院藏,参见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页

这一圈椅在业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原本一套四件,深藏故宫,最初的一次公开著录亮相是在年由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其中对它进行了例举。而它之所以能风靡仿古家具行业,应归功于王世襄先生的《珍赏》和《研究》,两书都以较大篇幅谈论了它。

在《珍赏》中,王世襄根据它有束腰带托泥的结构,认为它应该是18世纪初期宫廷特制的家具,并提点了其背板上下四块花牙和扶手末端的卷草雕镂等两处别致的装饰说法,说它虽有追求形式的倾向,仍是工料绝精且有代表性的重要家具。言辞行句之间,还未深入评点圈椅在品韵方面的特点。在《研究》中,王世襄指明圈椅的制作应该晚到雍、乾之际,但主要构件和格局还是明式的风貌,虽然选料精、造工细、雕饰多,但并不显得过于繁琐,原因是制作者把圈椅的主要构件都亮了出来,并交代得干净利落,所以不至堆砌。

以上就是王世襄在两本书中对这一圈椅的评论。它随书刊出后,很快因当时古典家具的收藏、仿制热潮而广为流播。相比其他圈椅,它的造型体量颇大,且气质优雅,很得仿制行家和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被大量仿制,更被冠以“皇宫圈椅”“皇宫椅”等之类的“誉称”,相关的仿制家具在业内遍地开花。

这其中的仿制水平有高有下,很多人并没见过实物,只能画影图形,一味刻意追求所谓“皇家气派”“皇家御制”等习气,加大用料,于是把一件本是“干净利落,不堆砌、不繁琐,纤秀”的经典圈椅,仿制成所谓“雍容大方”,实则“简陋不堪”。这样以讹传讹,大家在消费、观赏这套圈椅的仿品的时候,已很难在脑海里还原它“工细精致”“纤纤秀立”的形象了,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Top2

明·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

尺寸:座面前宽75.8cm,后宽61cm,深60.5cm,通高.5cm。

备注:王世襄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庄氏家族捐赠,参见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92页

谈到被仿之多,和紫檀圈椅比肩的,就应该是这件“扇面形南官帽椅”了。原因很简单,王世襄《研究》一书的封面家具就是它,而翻开书的扉页,读者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把椅子上浮雕的那窼牡丹纹团花,十分经典。

《珍赏》和《研究》两书对它的描述是一样的,说其四足外挓,侧脚明显,座面前宽后窄,相差几达15cm,大边弧度向前凸出,整体平面作扇面形。整椅通身素混面,只在背板上浮雕一窼牡丹纹团花,纹样雕工极似明早期的剔红器。座面下三面安“洼堂肚”券口牙子,沿边起肥满的“灯草线”。管脚枨保留着做大木梁架的特征,不仅用了明榫,且出头少许,在明代家具中很少见。椅子四件一堂,尺寸硕大,在紫檀器中少见。最后,王世襄对其品韵做了点评,说它“造型舒展而凝重,选材整洁,做工精湛。不仅是紫檀家具中的无上精品,更是极少数可定为明前期制的实例。”

此外,在《研究》的附录二收录的《明式家具的“品”与“病”》一文中,王世襄还把这把椅子收为第四品“凝重”的示例。指出它侧脚出挓的做法,让其获得舒展的间架结构和稳妥的空间布局,是很大程度上塑造其“凝重”品韵的主要因素。

业内对它的仿制品很多,但真正能还原其风神气韵的却很少。仿制者一般都会对它的造型“动手脚”,比如改变其体量规格,以迎合当代的家居环境,再如管脚枨弃明榫而采暗榫结构,忽略原件座面前后的宽窄变化之大而做得前后一致,还有的仿制,只仿它的雕饰纹样,把它应用到其他款型的坐椅上,而未对其是否匹配协调做过多考虑……

Top3

明·紫檀插肩榫大画案

尺寸:长.8cm,宽.5cm,高83cm

备注:王世襄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庄氏家族捐赠,参见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第页。

转到桌案类家具,王世襄的这件紫檀插肩榫大画案应首推第一。在《珍赏》一书中,王世襄也明确地告诉读者,这件画案“自晚清以来,一向被推为第一紫檀画案。”在《研究》中,王世襄先生配图加文,足足用了两个整P才把它说完。

参对两本书对它的评论,在文字上略有出入:《珍赏》的叙述较粗略,而且似乎偏重其来头,“第一紫檀画案”的说法仅见于《珍赏》,《研究》的评论更看重画案本身的结构特点,重点评论了画案可装可卸的结构特点,以及云纹牙头在承重和增强联结方面起到的作用,指出它的增设,可能是在插肩榫常规造法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新发展。至于画案的来历故事,两书都根据画案牙条上溥侗的98字题识,说它得自河南商丘宋氏,是清康熙年间文人、大藏家宋荦(号西陂)的旧藏器物,但《研究》删去了它“第一紫檀画案”的说法。

在《珍赏》末尾附带的“王世襄简历”中,还配有一张他在书房里,坐在这张画案前写作的经典照片,据闻《珍赏》和《研究》两书都是在这张大案上写出来的。因为画案造型的经典和来头的响亮,在业内“圈粉”无数,自然也成了仿制的最佳对象。然而,还是那句话,仿制虽多,但真正还原其气韵的少之又少。个中原因,或囿于用料,或是贸然动小手脚,致使画虎不成。

Top4

明·*花梨夹头榫平头案

规格:长.9cm,深49cm,高80cm

备注: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藏

说完前面那件规格宏大的画案,这里说的另一件案子,则完全是另一幅模样。这件“明·*花梨夹头榫平头案”是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的藏品,王世襄的《研究》将其刊录为书中的“乙81”号家具实例。

这件小案圆材,素牙头,左右侧面腿间案横枨两根(又称“梯枨”),枨子的上中下空间,都不装设其余构件,整体朴质简练,平淡耐看,是明式条案最简单的式样,也最为常见,其他很多条案款型,都是在这个形式的基础上添加变化而成的。据闻上世纪学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